2010年5月16日 星期日

6 Paul Hartmann AG 德國保赫曼集團

游朝慶
 德國赫曼集團擁 有一百九十年的歷史(1818),為歐洲最大之醫療用品公司之一,2007年營業額約十三億歐元,全球員工近9,000人。
    英國李斯特(Joseph Lister, 1827—1912)對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的消毒意見很感興趣,以此為啟示,創造了外科消毒法。李斯特認為,不解決傷口化膿和感染,外科手術的死亡率就不可能下降。他對可能引起傷口化膿和感染的問題做了認真觀察、思考。他觀察到:閉合性骨折,不管傷勢多重,一般都不會化膿、感染;相反,開放性骨折,即使傷勢很輕,甚至僅有尖細的碎骨端刺出體表,都發生化膿、感染。根據此事實很容易得出結論:空氣是引起傷口化膿和感染的原因。但究竟是什麼原因,他久久不能作出結論。1865年,他從—個朋友那裡聽說巴斯德關於發酵和腐敗都由微生物引起的學說。李斯特仔細研讀巴斯德的論文,茅塞頓開,意識到傷口化膿,很可能也是由空氣中的微生物引起的。如果這一推論正確,那麼,只要把傷口與空氣中的微生物隔絕或把微生物殺滅就能預防化膿感染。李斯特要找到有效的殺菌劑,試用了氯化鋅、升汞、硼酸等,都不理想;後來,他聽說石炭酸可以防止污水腐敗發臭,便決定用石炭酸為殺菌劑,用改裝的手工泵,向手術室的空氣和四周的牆壁噴灑石炭酸或其蒸汽,也噴灑在手術部位。他還首創用八層被石炭酸浸泡過的紗布敷傷口,在第七、八層之間夾入一塊膠布,使傷口與空氣完全隔絕;在消毒紗布與創口之間貼—消毒綢布,以防紗布粘住傷口。在做較複雜的手術時,手術者的雙手也要先在石炭酸溶液中泡過。這一系列消毒措施,成效驚人:在使用這一消毒方法的最初3年時間裡,李斯特的外科病房只發生過1例創傷性丹毒;此間所做的40例截肢手術中,只有6例(15%)死亡,此前的兩年間,35例截肢中就有16例(45.7%)死亡。這是一個明顯的、了不起的成績。1867年,李斯特在《刺絡針》(Lancet)上正式公佈了自己創造的外科消毒法。但是,英國醫學界對李斯特消毒法的態度同樣冷淡,甚至有不少醫生撰文進行批駁和攻擊。1877年,李斯特返回倫敦,任王室學院外科教授,又受到修女們的激烈圍攻。在德國,“李斯特外科消毒法”在《刺絡針》上公佈後不久,就被幾位外科醫生試用;但因工作的系統性不夠,未能作出肯定的結論。1868年,當巴蒂爾本(Adolf von Bardelben,1819-1895)大夫主持柏林醫院外科工作之時,他曾因化膿和感染所致死亡率太高,產生過關閉外科病房的念頭。當他得知李斯特外科消毒法後,就派助手舒爾茨(Wilhelm Schultze)到倫敦進行實地考察和學習;回國後,在柏林醫學會會議上向德國外科學界的知名人士作了詳細的介紹,對李斯特消毒法備加稱頌。促進了該法在德國推廣。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德方對李斯特消毒法還缺乏經驗,大部分戰地醫院缺石炭酸,創傷死亡率仍高達25%,截肢死亡率達40–50%;但也有一二個戰地醫院比較嚴格地施行了李斯特消毒法,刨傷和截肢死亡率都大大低於其它戰地醫院。
    1873年Paul Hartmann公司利用Victor von Bruns發明的脫脂技術開始生產脫脂藥綿,隔年,李斯特寫了一封信告訴Hartmann如何製作無菌傷口敷料的方法,Paul Hartmann公司便開始大量製造紗布敷料。一戰和二戰中,該公司都是德軍醫療救護裝備的供應商。
    1993年,位於瑞士的Internationale Verbandstoff Fabrik (IVF)公司加入Hartmann集團,成為其擁有60%股權的子公司,並改名為 IVF HARTMANN AG,其著名的創新傷口敷料為可主動清創壞死組織的TenderWet® active,其美國專利號碼為US06,169,223(如專利 6),於1999年2月8日申請。是一種新型互動式傷口清潔敷料。其外層是一種疏水的人造纖維紡織材料,不粘傷口,核心部分為聚丙稀酸酯(SAP),經林格爾氏液啟動後,SAP對蛋白類物質具有極高的親和力,可主動吸收傷口滲液及壞死組織。通過互動式清創,其專利性的SAP內芯,對壞死組織、細菌及滲液有強吸收力,目前全球尚無同類產品。


專利、Tenderwet 的專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