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朝慶
這個月底舉辦的台灣外科醫學會年會,是我們外科醫師一年一度的大拜拜,地點在台北醫學大學,我有三篇海報論文及兩篇口頭報告論文獲選發表與展示,為使對傷口治療研究有興趣者,卻又無法參加此次盛會的同好們能有一個平台討論,故我將發表的論文放在這裡,並儘量翻成中文。
游朝慶1,陳德忠2,吳建廷,2台南市立醫院外科1,行政院衛生署豐原醫院外科2
背景: 負壓傷口治療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NPWT)目前已成為久不癒合的問題傷口的標準治療方法。然而在某些傷口,如東方人常見的有潛行性口袋的壓瘡(undermined pressure ulcer),NPWT總得不到好的結果。因此,我嘗試在臨床及病理方面尋求傷口不癒合的答案。
個案報告:
一個60歲的男性,過去病史有因胸椎損傷導致下半身癱瘓,這次因左側坐骨處患有壓瘡而來住院,這傷口有7*2.5公分大,並在12點鍾到3點鐘方向有3-4公分深的潛行性口袋,在3禮拜的以紗布為基礎的負壓傷口治療後,這潛行性口袋沒有半點進展,因此我們又把換藥方式改成常用的KCI VAC foam-base NPWT,3禮拜後,仍然沒效。接著,我們於開刀房將潛行性口袋放射狀切開,發現在潛行性口袋的內層表面有一層發亮的像疤痕組織般的纖維層。術後,我們只用intrasite gel來換藥,很快就開始長肉了。
在第二個於薦骨處的壓瘡個案,我們將整個潛行性口袋挖掉,送病理化驗。病理切片顯示,在潰瘍下方有豐富的血管,然而也有很多纖維化的疤痕組織。術後,單純使用tender-wet敷料,傷口就開始出現肉芽組織。
討論:
NPWT是一種很有效的治療,藉由促進血流增加,來促進傷口床的肉芽增生,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傷口癒合不良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血流供應不良。我們發現當傷口床曝露於乾燥的環境時,疤痕組織就會被誘導增生,但其血流供應並不受影響。有日本學者發現,潛行性口袋型的壓瘡的形成原因,除了剪力外,接著就是reperfusion,也就是說重壓缺血時間沒有很久就被發現了,接著就注意沒被重壓,因此導致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再灌注損傷)。因此這類的潛行性口袋壓瘡的傷口,利用NPWT增加血流供應的幫助不大,最有效的治療是將潛行性口袋放射狀切開或是將整個口袋切除。
坐骨處壓瘡,及內側的口袋
將口袋放射狀切開後
另一個薦骨處壓瘡個案,並有口袋
將口袋放射狀切開
與表皮交接處
傷口床上有一層fibrin,底下血管很豐富
放大倍數看,很多 fibroblasts及 fibrous connective tissue
台灣外科醫學會 100年會
整形外科,3月19日,1300-1700,海報板編號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