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5日 星期二

『壓瘡』還是『壓力性損傷』?

 

游朝慶醫師

    最近幾年,傷口的研討會多了一個新名詞『壓力性損傷』,一開始著實讓人摸不到這是甚麼病,看了英文,pressure injury,才發現這『壓力性損傷』是從英文直翻過來的,而且還是對岸的大陸所翻譯的,四年前,在台灣我可是最早發現pressure injury,並將之命名為『壓傷』1,但沒人理我,我是覺得「壓力性」聽起來比較像是心理的壓力,如壓力性潰瘍stress ulcer,指的是心身理受到壓力,而導致的消化性潰瘍peptic ulcer,至於「損傷」,則聽起來比較像是因外力導致的受傷,如脊髓損傷、頭部損傷、甚至跌打損傷,漢代《說文解字》就解釋為:「傷,創也」。故這『壓力性損傷』聽起來就是一整個怪。若還是不同意我說的,那你如何用台語去讓南部的長輩了解甚麼是『壓力性損傷』。

      至於中文的『褥瘡』我想應該是從日本傳過來的。在古代,中醫稱褥瘡為蓆瘡(席瘡),在1604年明朝 申斗垣撰的《外科啟玄》中提到,「席瘡乃久病著床之人,挨擦摩破而成。」21742年清朝 吳謙寫的外科心法要訣也提到「蓆瘡乃大病後,久而生眠瘡也,乃皮肉先死,不治。……馬屁勃墊之。」3,4,中醫所謂的瘡,雖然可以指創傷,潰瘍ulcer,如千瘡百孔、滿目瘡痍,但也包括所有的皮膚病(疔癰疽丹毒痔)及紅腫熱痛等蜂窩性組織炎,如痔瘡、痤瘡、疔瘡就沒有傷口,因此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文字的『瘡』不只能形容有傷口的潰瘍,也能形容沒有傷口的皮膚發炎,故我認為『pressure injury』的中文意思應該還是『壓瘡』,而『壓力性損傷』就還是留給大陸人去叫吧!

 

1.         『壓瘡』已被重新命名為『壓傷』 https://woundmaster.blogspot.com/2016/05/blog-post.html

2.         《外科啟玄》 「蓆瘡乃久病著床之人,挨擦摩破而成。上而背脊,下而尾閭,當用馬屁勃軟襯,庶不致損而又損,晝夜呻吟也。病人但見蓆瘡,死之徵也。」 外科著作。十二卷。明·申斗垣撰。刊于1604年。

3.         《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 「蓆瘡乃大病後,久而生眠瘡也,乃皮肉先死,不治。……馬屁勃墊之。」外科心法 吳謙 1742

4.         瘍醫大全 卷三十五 諸瘡部(下)席瘡門主論 - 清代顧世澄著,40卷,成書於176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