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derWet(現在稱為HydroClean)的構造有點像粉撲,或小枕頭,其外表上下是一層疏水性的聚丙烯PP編織布,以避免沾黏傷口,裡面主要成分是具有超強吸收力的且用林格氏液活化的聚丙烯酸酯(SAP),吸水後可如黏土般,捏成各種形狀,以方便填塞各種形狀的傷口。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其專利怎麼說,根據1993年TenderWet最原始的歐洲專利EP0594034A1(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EP0594034A1/en ),發明人為Markus Dudler,Alexandre De Couet,Jean-Pierre Dr. Med.,Pochon,Assignee為IVF INTERNATIONALE VERBANDSTOFF-FABRIK SCHAFFHAUSE,也就是之後的IVF Hartmann AG公司,專利名稱為Plastically-deformable compress可塑型的敷料,於1993年申請,2013-10-12到期,這專利在講一種可塑型的敷料,有一層袋子,包著一種可吸水的物質,這可吸水的物質是一種超吸收體super absorbent polymer(SAP)(如下圖中的1),以層狀結構排列,這一塊敷料有很多層,這SAP約每平方米有60-80g,可吸收約3500g的生理食鹽水,吸水後會變成膠狀物(如圖2),以儲存並可釋放大量的液體,在SAP的上方及下方有一層纖維素cellulose (如下圖1中的3),以固定並平均分散SAP,在其外層則為可塑形柔軟的編織布(如下圖1中的2),以便改變形狀來填補傷口中的縫隙,避免 moisture pockets的形成,其並以疏水的polypropylene聚丙烯纖維製作,可避免沾黏傷口。
圖1 . TenderWet的原始構造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EP0594034A1/en
圖2. TenderWet 24的結構(https://ppt-online.org/519834 )
這專利一開始有介紹到當時發明這傷口敷料墊的時代背景以及當時想要解決的問題…在1990年代,大眾已經普遍知道傷口需要保持濕潤,尤其在糖尿病傷口、壓瘡等困難傷口上,在那個年代,最常使用的換藥方法是將紗布以生理食鹽水弄濕(wet bandages),並覆蓋在傷口上,外面再以敷料覆蓋。這也就是現在我們常說的wet dressing。但這方法有許多缺點,1.這濕的敷料常在幾個小時後乾掉,而需要時常去將敷料澆濕,2. 會產生機械性刺激mechanical irritation,3.若紗布沒有打散,直接蓋在傷口上,會在敷料和傷口之間產生縫隙gap,稱為wet chambers,其會蓄積滲液,而成為感染源,4.紗布乾掉後會黏住傷口,導致換藥疼痛,並讓傷口床受傷。
在當時,已有一些專利提出使用超級吸收體的聚合物polymer來當做儲水保濕的敷料,外面用多孔的膜包住,如此就可讓傷口濕潤環境維持一段很長的時間。然而,當傷口的形狀是不規則時,就會在傷口和敷料間產生moist chambers,導致敷料需要時常去更換、並且也需要去清潔傷口,以避免感染。故本發明的目的是要設計一種敷料,可長期對傷口提供水分、不對傷口產生機械性刺激、可緊貼在傷口床上避免形成 moist chambers,並且不會黏住傷口。
第一個目的因為有超級吸收體的聚合物polymer而成功達到,這聚合物能夠讓傷口維持濕潤很長一段時間而不需換藥,第二個目的需要敷料能夠變換形狀,故不能有彈性但可以伸展,這裡選用了柔軟的針織布knitted fabric,如此就可以容易去填塞傷口的縫隙,且當施壓時,敷料也不會產生水平移動,避免機械性刺激,最後為了讓超級吸收體的水分可以順利交換,且不會讓敷料黏住傷口,所以外圍的包布需要是斥水性的,這裡選的是有斥水性的聚丙烯(PP)纖維所做的針織布(有如現今的排汗內衣),如此就可滿足本發明所有的目的。此敷料可以預先將水吸飽並放於密封袋中,也可以乾燥保存,要使用時再予以潤濕。
看到最後,最重要的林格氏液並沒有出現,其最初的設計其實是以生理食鹽水來讓SAP吸飽。主要目的只是要讓傷口保濕,吸水後可變得柔軟,可任意捏成各種形狀,以讓敷料可以緊貼住傷口,而其裡面的超級吸收體聚合物SAP也不是設計用來吸收傷口的滲液的,而只是用來保濕,故不適合用在滲液太多的傷口,總之,這敷料其實就是濕潤紗布填塞(wet dressing)的改良加強版,方便患者可以在家自己換藥,不用為了換藥跑醫院。但故事並未結束,還有後續,只是從這故事可以知道,神奇又可以清創、可以降低MMP、可以破壞生物膜、可以刺激長肉的HydroClean敷料,想法一開始其實很單純,並沒有想這麼多。只是沒想到之後會這麼成功。
這故事也解開了為何台灣醫護人員為何總把溼紗布填塞這種方法稱之為wet dressing。原來在80-90年代,這樣的敷料在民間是被稱為wet dressing、或wet bandage,只是在正式的文獻中,這wet形容並不準確,其代表的是會滴水的濕,但實際我們常用的是微濕潤的moist,且wet dressing指的是這種濕潤的敷料,並不是換藥行為(packing填塞),故正式上我們會在文獻上看到saline moist gauze packing來代表溼紗布填塞。
游醫師您好,相較於泡棉敷料與藻酸鈣敷料、Aquacel這類敷料,TenderWet是不是強在可以填塞入傷口?
回覆刪除臨床上如與水凝膠(hydro gel) 相較,功能性或用途差異在哪呢? 謝謝!
其實這些都算是濕潤型敷料,都是以保濕為主,只是就功能而言,TenderWet的清創效果,就真的無人可及。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