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9日 星期日

中國大陸的NPWT發展 1.前言

台南市立醫院 外科 游朝慶醫師
    在CEPS思博網中文電子期刊服務 www.ceps.com.tw上以『傷口』或『負壓』搜尋大陸的期刊,卻發現中國大陸普遍以『負壓封閉引流』、『封閉性負壓引流』 或『VSD一次性使用負壓引流』來稱呼NPWT這項換藥方式,從2007年來,陸續有30幾篇論文在大陸發表,然而我以NPWT或VAC來搜尋,卻找不到大陸的文章。
    將這些大陸的期刊整理起來,其都是先提到1993年由德國Ulm大學附屬創傷外科醫院的外科醫師Wim Fleischmann 醫學博士最先提出,最初用於治療軀幹、四肢的軟組織感染創傷傷口,並取得良好的效果,將Fleischmann發明的技術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稱之為負壓封閉引流,1994年廣東佛山中醫院外科主任醫生裘華德教授率先將VSD技術引進中國,並在全球首次應用於普外科。如急性壞死性胰腺炎和其他各種腹腔內感染,開創了VSD在普外科應用的先河。1995年,美國醫師Morykwas, Argenta等人和KCI公司合作發明類似VSD方法的真空輔助治療的儀器稱之為VAC,改良了傳統使用中心負壓吸引裝置,外科真空瓶等使用方法的不便,例如器械的移動、負壓水準的控制和保持等,從此在北美統稱VAC系統(?)。2002年,裘華德教授及宋九宏醫師等人總結多年在國內的臨床經驗編著《負壓封閉引流技術》一書,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本書並於2008年再版。

    2004年在宋九宏董事長的帶領下武漢維斯第醫用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多家高等院校和科技研究所研製出VSD技術專用的維斯第敷料,VSD在推出市場後不久便引起了廣泛的社會效應,2008年以“負壓封閉引流(VSD)技術在急性軟體組織創傷中的應用”的題目得到外科組評分第一名入選國家衛生部“2008年十年百項”外科組唯一推薦專案,是外科組唯一入選衛生部第二輪“十年百項計畫”的專案(注:“十年百項”是由衛生部組織牽頭,在十年內每年挑選十項,共一百項與國際先進水準接軌的衛生技術)。
   上面所述以發表的30多篇關於負壓傷口治療的論文,其使用材料也大多是武漢維斯第所出產的敷料,不然就是比利時polymedics N.V公司生產的Vacuseal(商品名為“威克傷”)。
    筆者認為中國大陸的VSD發展,可能是為了避開與KCI VAC的專利侵權,再者因為KCI VAC的使用價格太高,不易打入大陸市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